首页 - 职场文章 > 秋招offer怎么选?这几个维度你需要了解一下

秋招offer怎么选?这几个维度你需要了解一下

发布于:2025-01-23 09:43

小时候,最难的问题

莫过于“清华、北大我上哪个”

长大后,最纠结的问题

就是“A公司、B公司我接受谁家offer”

好不容易经历了层层面试的筛选

心仪的公司们纷纷向你抛来橄榄枝

如何选择,实在是太纠结

学姐建议

任何选择在决定之前

都要考虑双向的匹配度

//自我评估//

两个要点:

1、自己是否拥有符合这个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

2、工作平台是否有学习及成长的空间和资源

01评估专业和学历

通常本科学历匹配的岗位,都是要求在工作的标准执行上,有良好的工作方法以及好的学习习惯。

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同学匹配的岗位,更多是做一些新领域的尝试、攻坚、研究,更看重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系统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在一些知识点的贯穿的能力。

02评估就业和职业的问题

就业是焦点问题,职业是规划问题。很显然选择offer是就业问题,所以在我们解决这个焦点问题的时候,更实用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进入职场工作的1-3年,是职业逻辑底层构造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

进入职场的第一年,公司要求你在岗位的技能上能够快速见习、熟悉,进而能够胜任。在新员工和岗位胜任度非常高的前提下,如果你希望自己职业成长速度快,获取资源更丰富,第一年里你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成长的资源获取都要做最大化拓展,去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任务,而在个人收入上需要有所妥协。

进入职场的第二年,企业会要求你在岗位的技能和某个领域要非常熟悉与擅长,同时你要能独立分析一些工作有效的方法和心得,提出具体优化的建议和工作新的方式,同时也希望你能够成为团队中的业务骨干,支撑团队以及协助他人联动。

进入职场的第三年,企业需要你在某一个领域有一定专业度,同时承担独立完成一定任务的角色,你能够有攻坚能力,从职业的角色来说,需要你成为企业中核心任务的管理人员。

03评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在工作中我们要有行动力,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在生活上要匹配我们的规划性,从毕业开始思考。

比如以家为据点,附近周边的城市来做发展区域:

第一年在职场上全力以赴;

第二年开始要确定长期发展的地区;

接下来才会考虑自己的婚姻情况。

//对比分析法//

三个要点:

1、我擅长做什么?

2、我可以做什么?

3、我想做什么?

01Offer多的同学

做减法:

首先把“擅长做的”排在第一位。对于一份工作,你的价值是企业对你最直接的考量,企业在聘用你的过程中要支付你劳动报酬,你的时效性、你的效率是直接匹配你是否胜任这个岗位,是否值得公司给你每个月的薪酬,是否符合这个岗位核心要求的部分。

其次是我“可以做的”部分。匹配你的职业拓展空间,延展性、晋升的方向、可以尝试的领域。在做好擅长的部分以后,去叠加我可以做的部分,向左向右的轨迹,不同的出路、可能性。当你有很多offer选择,把擅长做的和可以做的都进行配对。最后把我“想做的”,做为筛选标准,锦上添花。

02Offer很少的同学

做加法:

同样要把我“擅长做的”放在第一点。因为这个时候你“擅长做的”配对的是,从学校进入职场能够满足你生存需要、工作能力置换出工作成效的这一部分,以此作为首要选择,从而顺利地让自己先进入职场。

同时,如果说还有满足offer选择条件的,把我“可以做的”放在规划层面去考虑,这时候过多与纠结我“想做的”部分就不是有利于当下就业的考虑因素。

//注意事项//

01offer信息点

1.公司的主体名称

2.聘用你的岗位

3.报道时间、地点、联系人

4.如果对某个问题不清晰,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与对接人进行关键信息的确认。

02签合同注意事项

合同的主体(公司的全称)与给你发出offer的主体名称是否一致。

有的公司是集团公司,给你发offer的是下面的子公司,必须确认发出offer的主体和与你签合同的主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正常,以及这个公司的合法性,在网上都可以查到公司的注册的法人信息。

确认劳动合同中的劳动属性和劳动内容,具体包括你的岗位名称、岗位属性和工作具体地点。

往往容易出现纠纷的就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属性上的问题!

清晰地表达劳动报酬。

你的薪酬结构包括:

基本工资,是否有加班工资、餐补、全勤奖等等,税前还是税后收入。

试用期的约定:通常的试用期是1-3个月。

1年的劳动合同是1个月试用期,

3年的劳动合同是3个月试用期,

最长不超过6个月。

必须要有企业方的盖章,通常是一式两份。

劳动合同表现的是公司与员工建立合法的用工关系,相应的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员工福利就会正式启动。

除了拿到公司签字盖章的劳动合同以外,我们拿到的工资条、入职前发的offer、工作牌、体检单、公司用的邮箱等等,这些所有能证明你在企业任职的凭证都是保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妥善的保管和管理,如果他日有涉及企业纠纷,是可以提供给劳动仲裁局举证。

2
二维码

扫一扫手机访问

简介:秋招offer怎么选?这几个维度你需要了解一下是一篇相关于职场文章,最新最全的职场百科信息平台,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念,职责网。

标签:

相关文章

  • 「应届生」应届毕业生该怎么签三方协议?

    毕业季来临,许多拿到心仪公司offer的童鞋开始纠结,学校发的三方协议该怎么签订?别着急,小编为你整理了三方协议签订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一起来康康吧~1三方协议是什么?三方协议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三方具体包含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所在学校。它的主要作用是为..

    2025-08-19

  • 「秋招经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校招面经

    总行的面试应该已经告一段落了吧,记得之前论坛上小伙伴们贴出来的面试时间陆陆续续到今天应该是结束了。因为楼主面完之后还有别的事情,之前在国外七零八碎的比较麻烦,面经拖到今天才想起来写,希望还能赶上一波攒RP!!!11.28在金融街的大楼面试,楼主是下午场12.50签到,但实际上是等过了差不多半..

    2025-08-18

  • 「秋招干货」如何在欧莱雅Selection day中杀出重围

    接到欧家offer觉得老天待我不薄,我实在是太幸运了,这里我一定重重感谢一下三位校招小姐姐,Rachel!Heidi!感谢你们把我带到SD的舞台,让我有机会向欧家展示我自己!!在我焦急等待的时候一直宽慰我!Doris谢谢你给我的offercall让我真真体验一把美成真的感觉!感恩,感谢!想到一路求职也会去网上搜面..

    2025-08-18

  • 「秋招攻略」德勤秋招全记录

    这应该是第一次发帖,因为很多经验、知识都是从应届生里学到的,所以也想回馈一下吧~先说时间线:9.8完成网申,9.15(这里可能不太准确,但应该是前后几天)完成网测,经过漫长的等待,10.31完成小组面和m面,11.27完成par面。完成par面当天收到了通过的通知,可能是运气太好了。因为我完成网测后很长..

    2025-08-18

  • 「秋招实录」百威2020管理培训生校招全程求职经验

    应届生·BBS精选主题-秋招实录[秋招实录]百威2020管理培训生校招全程求职经验12.09刚刚officially签了offer发回去,一切尘埃落定,感慨一句论坛真的神奇,也许心诚则灵吧。祝明年申请的小伙伴们收获多多,大家之后的留言我都会努力来回的,就酱!加油!最棒!@RosieeeXu▼终于面完了整个秋招最想面的一..

    2025-08-18

  • 「面试经验」秋招面试经验分享

    秋招都过了三四个多月了,这三四个月里面经历的笔试、群面和个人面有表现优异的,也有想要落荒而逃的。在此想传递一些小经验(&正能量!)给之后还要继续参加秋招或春招的小伙伴们。我分几个部分吧:群面、个人面、面试前的准备。//群面//刚开始参加群面的时候呢,我会抱着一种做自己就好、努力为团队..

    2025-08-18

  • 「人际关系」大学社交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常常在网络上看到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大学期间的社交有必要吗?毕竟市面上关于“无效社交”的文章实在太多了,由于这种文章的大量出现,让许多人一度对社交产生了怀疑,甚至全盘否定社交的作用。其实社交的好处很多,即便是无效的社交有时也可以满足你的一些社会性需要,促使你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

    2025-08-17

  • 「职场问答」面试后是否应该主动询问结果?

    职前百问如果你关于求职的困惑不知道向谁询问~如果你处在两难的境地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你的职业生涯看起来还不是很清晰~关于实习、求职、职场,你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向职前菌提问。不论你是大学生还是刚步入职场的小白!Q:面试后是否应该主动询问结果?Whynot?如果你面试的企业喜欢主动争取的人er,..

    2025-08-17

  • 「简历制作」实习简历怎么写?按这四步走!

    寒假即将来临,各大招聘网站又迎来了一波实习求职高峰。对于大部分还在学校学习没有求职经验的童鞋来说,写简历,是求职的第一步,那么第一份简历该怎么写呢?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上网找个模板,然后根据模板来填上自己的个人信息,且不论模板是否真的适合,光是填满模板上的空白就已经耗尽了大部分人的力..

    2025-08-17

  • 「职场生存」新人必看的职场经典原理

    初入职场,我们往往会带着一些学生思维来思考问题,而老板是怎么想的,我们全然未知。今天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上最著名的10大职场经典原理》,告诉你那些高层管理者究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

    2025-08-16

评论问答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