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验」央行面试95分群面tip分享
先介绍一下自己,非大神,非清北,考研失败,研究生某科院在读,今年秋招收到了国开总和央行北京营管部的offer,深夜睡不着觉把自己的面试经验分享一下。央行的面经贴吧里有很多,我这里主要想说一些通用的面试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家性质的企业或者国家机关的面试更为适用的。首先,最重要的不是恶..
2025-07-30
以下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辉印,作者辉哥
”1投研岗位更适合职业生涯的开端虽然去了复旦读金融,但由于本科是工科,因此对金融就业整体环境一无所知,为了弥补这种认知上的缺陷,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金融圈里实习。
整整实习了六家公司,实习经历覆盖一级投行与二级投研,待过的公司中既包括中国本土最顶级的券商,也包括摇摇欲坠的金融皮包公司。
我当然不算是找工作中最最牛逼的那个群体,进不了摩根高盛(中国大陆每年能进的人,可能也凑不满一桌子吧),但是如果要论实习跨度之大,覆盖面之广,估计没有多少人可以跟我比。可能还是存在一部分人比我实习的更多,但他们不写公众号。
如果将六段实习经历浓缩成两句话,就是:
1)年轻人不要轻易去一级创投,最好还是去二级投研,金融行业的二级投研,是当前中国少数能让普通阶层通过学历、努力,以及知识迅速完成阶级跃迁的岗位了。
2)凡是最后找到非常好的工作的人,一定比别人更快一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某一细分领域长期实习。
记得之前我在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旗下的私募基金实习,我跟组里领导说,我将来想进VC或者FA,我对教育行业非常了解,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在创投行业有所作为。
领导摇了摇头:“看来你是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赛道啊”。
我当时不以为然,觉得这是领导迂腐,不懂年轻人的想法,直到很久很久之后,我才终于领会到了其中的深意。
创投行业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第一份工作,而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份工作。
过早的投身于创投行业,很容易让年轻人在各种高大上的饭局、论坛以及峰会中迷失,错把CEO和VC合伙人的成功,当成是自己的成功。
每天似乎在打磨高大上的“商业思维”和“颗粒度”,培养对资本风向的sense,但其实本质上还是干着画ppt的活。
最后公司拿下某项目,并不是因为你ppt画的多漂亮,估值模型做的多精准,而是因为你老板与创业公司创始人是铁杆兄弟。
最后成交的价格也根本不是你估值模型估算出来的,他们只不过吃了个饭,然后拍了脑袋估估价,大差不差给了个数字。
用更为通俗的话来讲,假设你毕业后进了VC行业,然后研究的是餐饮行业,你虽然顶着名校光环,但是请问,作为一个毫无产业经历的年轻人,你如何真正洞察餐饮行业并识别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是因为你学过MM定理,还是因为你懂得期权定价?
这些在VC或者FA行业屁用都没有。
也不要觉得看过几份餐饮行业研究报告,或者跟几个创始人聊过就能深入了解一个行业,随便拉一个餐馆老板过来,都比你了解的多得多。
那年轻人进入创投行业,并最终混的非常好的人有没有?
当然有,但实在是太稀缺了,而且这部分混得好的人,大部分是在创投行业景气上行的阶段入行,然后在周期顶点一梭哈占据高管职位。
在资本寒冬的当下,选择去创投行业在我看来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VC市场共新募集135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新增资本量为482.17亿元;投资方面发生726起交易,披露金额297.36亿元人民币;退出方面共计发生168笔交易。
具体来看,二季度VC市场募集金额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VC机构共新募集135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28.9%;披露募资规模的130只基金新增资本量为482.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2.2%;平均募资规模为3.71亿元人民币。
来源:清科
一级创投市场的寒冬,可能将会长期持续。
前段时间Wework的上市失败,也再次证明创投行业下行的底部还没有到来。如果这个时候入行,请做好月薪8000、长期做PPT、并且工资增长缓慢的心理准备。
以上建议仅针对99.9%的大陆高校商科年轻人,如果你是那超神般的0.1%的存在,请关闭此文,如果你想在后台骂我一句***,我也认。
但我坚信,我以上建议,适用于绝大部分商科年轻人,无论你怎么骂我,我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坚信一切资源导向型行业的从业者,本质上都是在对自己过去的长期经历与沉淀进行变现。而创投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导向型行业,这应该是人生的最后一份工作,而不是第一份工作。
当然如果你家族有通天的本领与资源,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二级市场是中国现存的,少数能让普通人迅速翻身,然后完成阶级跃迁的行业,尤其是其中的券商研究所和公募基金。
我下这个论断,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我自己一系列曲折反复的心路历程进行总结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刚进复旦读研时,对金融行业毫无认知,听说牛逼的人都喜欢去做投研,我也跟风去了。
结果发现这种工作甚是枯燥,我何苦要埋头做这种工作,大丈夫应该要在创投领域闯荡一番,横刀立马,让自己的身价在一轮轮融资中暴涨,或者在一轮轮的资本拉皮条中赚的盆满钵满。
我曾被这一切表面的浮华迷惑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很久之后才醒悟过来,并认识到二级市场才是普通年轻人非常难得的职业发展起点。
我对二级市场的职业认知,经历过一个“肯定-否定-再肯定的”的辩证过程,绝非心血来潮。
对于金融专硕来讲,如果存在争取的机会,我觉得最好还是要把职业发展定位为投研或者投行。
我需要对这两个名词先下个定义,其中的投研指的是券商研究所、自营、资管、公募基金,以及知名私募。
投行仅限于券商的投行部门。
我觉得大部分国内的金融专硕,应该都会认同这句话:投研以及投行,是当前金融行业皇冠上的两颗明珠。
如果你非要抬杠,说投行为啥必须要是券商投行,你看我周围谁谁谁进了高盛、摩根、谁谁进了红杉、高瓴。那你赶紧关掉本文,别浪费时间了,我说过的,这篇文章只能对绝大部分金融专硕负责,而不是所有,孤例没有任何意义。
复旦算是国内第一梯队的顶级名校了吧?
17级经院专硕中:
进高盛/摩根:0
进红杉、高瓴:0
下面说一下,为什么鼓励大家争取去投研岗位。
首先当然是工资增幅快,尤其是券商研究所,从你毕业到入行五年的这段时间内,你的薪资将会划出一条惊人的成长曲线。
注意我的用词:惊人。
之前我在复旦也负责组织过职业发展类的讲座,请来的嘉宾中就有券商研究所的。
台下有同学问研究所干了五年之后,薪水有多少,嘉宾说不方便具体透露,主持人来打了个圆场,却不想一句话就震惊四座:
他的薪资超越你的想象。
当然,只谈钱那实在是太俗了。
投研类岗位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构建你的能力壁垒,让你有机会在知识沉淀、个人素养、格局眼界方面,将绝大部分同龄人远远甩在后面。
与《流浪地球》中所提到的“饱和式救援”类似,投研岗位能为你提供“饱和式学习机会”,
举个例子,如果你研究消费领域,你必须要熟知公司的财务数据、治理结构、品牌建设、供应链管理、渠道运营,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周期等,也要了解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情绪.
对了你也必须要有很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因为你出去调研时,对接的都是上市公公司的董事长、董秘、总经理以及其他实权派高管。
这些东西,你刚毕业几年怎么可能学得完?
而正因如此,你才能通过饱和式、高强度的学习,迅速构建自己的个人能力壁垒。
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自己打工”,“让自己增值”。
所有人都是公平、市场化竞争。
有人说金融行业拼的是资源,这个我承认是的。
比如你在家乡一家银行做对公贷款业务,那你的前途如何,更多得并不是取决于你能力如何,而是取决于你爸爸是不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板。
但这一切在投研领域并不适用,投研不看出身,只看个人能力。
就算你老爸再牛逼,但你推的股票一直跌,卖的股票连续涨,那又有什么用呢?你家里人再牛逼,也到不了能控制资本市场的地步吧?
2如何让自己有希望找到好工作?一句话总结:尽快明确自己的方向,然后在某一细分领域持续实习,形成自己在某一细分方向的不可替代性。
上面这句话你们再读一遍,好好思考一下,我可是激动地抖着手打出来的,因为我本人的教训实在是过于深刻,上面这句话字字含血。
我周围凡是找到不错工作的人,往往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方向,而且这方向非常的细分与明确。然后在其中不断深耕。
比如下定决心要去研究所,那你必须要尽早确定下来,到底是看周期、看消费、还是看总量?
不要前脚研究了三个月的煤炭,后脚又跑去看电子,然后又突然看起了策略,这在找工作的时候是非常有劣势的。
举个例子,秋招的时候,同样面试家电组行研,别人可能看家电行业一年多了,写了十几篇报告,在家电研究领域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见解,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这个时候你怎么跟别人竞争?
从另一个角度讲,以上这段话也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使你硕士学校没那么的好,只要早点确定方向,深耕下去,找工作的时候依然可以干翻很多清北复交毕业的。
3考证是典型的三本思维给自己讲两个真实发生的故事:我刚进复旦读研的时候,有个学长在一次分享会上说:“考证是典型的三本思维”。
满座哗然,大家纷纷质问说,难道CPA不重要吗?
学长解释道:重要,但是你只需要通过会计和财管就差不多了。
我当时并不理解,也是过了很久之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我一同学去研究所面试,简历上写自己过了CFA三级,并且说自己将来想做TMT行业的研究。
研究所高管直接怼:
我觉得你这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请问你考CFA的目的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能把一件事情给做好,就已经非常难得了。最佳的策略是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方向是什么,明确该方向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是哪些,然后针对性的去考证。
而不是一股脑的什么都去考一考,这的确是一种典型的三本思维。
我想很多人乱考证,就是因为自己方向不明确,想通过考试来缓解一下焦虑吧,然后安慰自己说你看我多努力。
这其实没啥用,都成年人了,大家能不能成熟点。
4老师不让实习怎么办?之前,某知名财经类学校的一个学弟问我,说现在他在选课,感觉有一个老师挺好的,但是听说这个老师非常抵制学生实习,非要把他们按在学校上课,问我该怎么办。
我说要不你回去问问你的任课老师,将来如果找不到工作,他会养你吗。
如果能养那不错,你大可以一名专硕的身份沉浸在学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如果不能养,赶紧找一个管的松的老师,否则将来肠子悔青。
一切不以帮学生找到好工作为导向的专硕培养方案,都是在耍流氓。
该财经院校每年这么多金融专硕,在保研或考研的独木桥上挤了进来并付了高昂的学费后,想借助学校的平台找一份好工作,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本科与专硕在学习思路上是有差异的。
本科我还是建议不要翘课,一些看上去“无用的”通识课也要去上上。
但是等你读了专硕之后,一定要立刻功利起来,专硕课程中有的确不乏“硬课”,让你学到很多干货,这种课你就要去上。但是也有大量的灌水课,这种就要坚决翘。
总结来说,就是:
“硬课一节不翘,水课一节不上”。
大家当年权衡利弊,选择去读专硕,这一行为本身是市场化行为,专硕毕业之后去找工作,那更是纯粹的市场化行为。
但是大家要知道,专硕的培养,依旧是处于高校的行政化体系下的,它与学生找工作的市场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冲突的。
这就使某财经类高校出现了“本科上了一遍投资学,专硕又给你上了一遍”、“一门课ppt五六年不变”的现象。
当市场与行政之间产生了这种冲突之后,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你应该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反抗。你可以选择性的不上水课,你也可以跟导师或者任课老师商量,批准你不上某些课。
其实很多老师都挺好的,也都理解,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明白专硕的出路是就业,而不是学术。你可以把老师的这种态度,理解为行政化体系下的“自由裁量权”。
简介:「金融实习」实习是金融专硕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是一篇相关于职场文章,最新最全的职场百科信息平台,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平台观念,职责网。
标签: # 职场人生
相关文章
先介绍一下自己,非大神,非清北,考研失败,研究生某科院在读,今年秋招收到了国开总和央行北京营管部的offer,深夜睡不着觉把自己的面试经验分享一下。央行的面经贴吧里有很多,我这里主要想说一些通用的面试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家性质的企业或者国家机关的面试更为适用的。首先,最重要的不是恶..
2025-07-30
过去我们常看到“史上最难就业季”这几个字,但到了第二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名称又易主了。而2020届的毕业生,对不起,你们撞上了真正的史上最难就业季。2020年之后,可能再无最难就业季。为了缓解大家的就业焦虑,帮助大家智慧求职,这两周,我们在职前学院春招交流群内做了3波答疑,大家非常积极,..
2025-07-30
按照惯例,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春招求职小高潮,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金三银四”。然而,今年有些例外,因疫情的缘故,春节后的求职黄金期并没有如期而至,春招态势相对往年来说,甚是冷清。反倒是“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这个决定宣布,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有很多同学都很慌乱,不禁发出了“..
2025-07-29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求职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求职者不用和面试官见面,只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能完成一场面试,不知道参加云面试的大家面试顺利吗?有没有拿到心仪的offer?这不,最近家里的表妹就刚参加了一场视频面试,她跟我叫苦说:“也不知道咋回事,视频一打开我就结巴了,连话都说不利索,感..
2025-07-28
1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工作也总是要找的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咱们敬爱的李大大下达了硕士研究生扩招的指令。对于很多考研的人来说,可能会欣喜若狂。我朋友圈里有的老师也觉得这是好消息。什么好消息?这就好比原来大家平均月薪不过几百块,现在都涨到了几千块,看起来是大家一起进步,实..
2025-07-28
2月19日,在家办公两个星期又两天后,在即将正式出门复工的那天,我辞职了。从正式提出,到办完线上离职手序,整个过程不超过3个小时,其中还包括我手写了离职申请,然后自费20顺丰速递出去的时间。但是背后所经历的纠结、思量与做决断的过程,远不止3个小时,或者3天,就像疫情的爆发绝不是那么偶然、..
2025-07-28
上周四,职前菌为大家做了考研后如何备战春招的公益答疑,并分享了自己去年考研失利后的求职之路。我筛了其中7个共性问题,分享给大家~预告:明晚我们会邀请知名心理咨询师为大家就“如何调解求职心态”的问题进行答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心理】。Q:由于备考,实习经历较少,在面..
2025-07-28
在职场待久了总会遇到各种状况。有时候着急上火,有时候委屈妥协,但最让人觉得有苦说不出的是遇到爱打小报告的同事。职场中都是哪些人在打小报告?职场中告密的人可能分两种:一种是损人利己,一种无关利益,只专注打小报告本身。当两个人之间有竞争关系,其中一方就很可能会使用一点小手段来打压对方..
2025-07-27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央行的体检结束,等额体检,意味着我基本上已经踏进了央行的大门。几个月的备考终于得到回报,接下来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备考经验和面试经验。先自我介绍下,经济学硕士,报考东部某省会中支上岸。备考时间为三月份,笔试成绩69.8,面试成绩83。这里顺便提一下,面试成绩排名前三(我..
2025-07-25
记录了一下自己的落户历程,供大家参考。Part1申报时间博士为当年12月31日(工作日)前,硕士可以关注每年上海市的通知;申报材料如下:(1)《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单位HR填写打印)(2)《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表》(3)《就业推荐表》(4)三方..
2025-07-25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